股票配资软件 川杨河北岸建河滨绿道遇“堵点”?
近日,浦东新区居民程先生通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平台反映,自己住在川杨河北岸,看到川杨河岸从杂草遍地到水清岸绿,感到十分欣喜。他希望,川杨河北岸能早日建成河滨绿道,连通黄浦江滨江步道,让小区居民可以更好享受水系资源带来的福利。程先生建议提出后有了回音,但在推进过程中,却因一处“堵点”而搁浅。这是怎么回事?
川杨河北岸能否建绿道
程先生住在川杨河北岸桥东的济阳一村。从小区向西,有一条沿江路,走在路上,左侧隔着绿化就是水波粼粼的川杨河。
作为住在济阳一村已30多年的居民,他回忆,以前川杨河边只有稀稀拉拉的杂草,近年来,河边接连进行绿化改造,河畔变美了,居民们可以享受临水居住的优美环境。不少老人愿意走出家门,沿着川杨河边到不远处的黄浦江边散步、锻炼,音乐爱好者在河边演奏、唱歌……
不过,由于川杨河北岸未建设河滨步道,北岸济阳一村、德州七村的居民想到黄浦江东岸,要么沿着德州路或耀江路人行道西行到耀华滨江,要么沿着沿江路南下通过杨思水闸桥横穿川杨河,到另一边的前滩滨江。前一种路径,不可避免与傍晚密集的晚高峰车流并行;后一种路径,则要绕远路,住在川杨河北岸,却要绕去南岸的滨江……
正值全市广泛征集人民建议,程先生心想,为何不能开辟一条河滨绿道一直向西,直达耀华滨江?若能这样,居民出门后便一直走在河边,空气清新,无需受机动车尾气的影响。程先生将建设川杨河北岸绿道连通小区与黄浦江滨江绿道的想法整理成人民建议,投递到上钢新村街道的信箱。
程先生告诉记者,建议投递后,负责的工作人员与程先生一起到现场察看,了解到建设步道首先要调整沿江路拐点的一处“堵点”。此后,这条建议一直没有再推进。
堵点处是否“垃圾中转站”
参照程先生的建议内容,记者从济阳一村小区开始,在沿江路西行200米后,看到程先生提到的沿江路拐点。拐点西侧是一排约3米高的水泥墙,记者踩在围墙根的一块稍高水泥台阶上往里看,墙里是一块空地,并不大,呈三角形,面积约100平方米。让人奇怪的是,整个场地没有出入口,是一整圈封闭的围墙。

程先生说,这处场地以前有大门,大门现在变成两面围墙。前两年,他曾在周边散步时看到,里面堆放了不少建筑垃圾,沿江路上土方车来来往往,看起来这个场地像是一处“建筑垃圾中转站”。打通河滨绿道的建议提出后,建筑垃圾很快被清运干净,里面不再有建筑垃圾转运的情况发生,但不知哪家单位来人将大门挂上了锁,近期则突然砌墙,成了彻底封闭的区域。
这个神秘的“建筑垃圾中转站”到底是谁设的?为何封闭空置?若想打通沿河绿道,这处“建筑垃圾中转站”是必经之路,能否调整让路?
程先生曾通过信访渠道联系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不久后,收到回复称,这个建筑垃圾中转站“并非我局属或者区属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中转站,涉嫌非法点位”,并建议程先生向属地政府反映,请属地城管执法部门上门现场核实,如确实属于违法经营,请城管执法部门进行取缔。
于是,程先生再度通过街道反映该“涉嫌非法点位”,得到的回复是“举报反映点位场地内无任何设施,无垃圾堆放,不存在垃圾中转,不是绿化带”。但该场地到底是什么,属地相关部门并未讲清楚。
两岸开发遗留空地被闲置
为了弄清这处“建筑垃圾中转站”的来头,记者联系了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城管执法部门、三林镇、上钢新村等可能与此相关的单位。截至发稿,区生态环境局暂未回复记者,城管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告知记者的内容与此前程先生收到的属地回复相似,称目前场地内无任何设施,没有垃圾堆放,不存在垃圾中转站。城管部门还提到,该区域为空地,规划上并非绿化用地,市民诉求为通路,涉及规划,不属于城管执法事项。
由于地处川杨河北岸,属三林镇和上钢新村街道行政区域交界处。记者询问三林镇该场地的从属关系,三林镇核实后表示该区域不属于三林镇范围。记者又采访了上钢新村街道,工作人员先是称该地属于三林镇。记者告知三林镇已否认后,工作人员称要去核实。
7月30日晚,上钢新村街道相关人员联系记者称,沿江路附近是两岸开发时遗留下来的,之前由世博管委会管理。2022年下半年由上钢新村街道接管,但地并不属于上钢新村街道。对这块黄浦江两岸开发遗留下来的土地,从属关系比较复杂,可能由不同单位分享,具体情况他们也不清楚。至于此前场地内有人堆放垃圾一事,上钢新村街道工作人员核实后回复记者称,程先生所见情况属实,接手管理早期,街道曾在此临时堆放过建筑垃圾等,后来已经清运掉,目前处于空置状态。至于能否借道于此打通川杨河绿道,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要由上级规划部门来考量。
近年来,绿道建设多点齐放,不少还纳入了实事工程,得到更完善的推进。川杨河水清岸秀,若能呼应临岸居民建议,将兴建绿道纳入规划,推进落实,也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如今卡在“堵点”上的是一块权属复杂、功能闲置股票配资软件,甚至之前还涉嫌违规使用的空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展开调查,就有关人民建议是否可行,给周边居民一个确切的答复。